从一道道脊梁中我们看见了苦难中的奋争,从哀伤的眼神里我们看见了人类的灾难,从宽阔的前额中我们看见了贤哲的智慧,从古老传说中我们看见了城市的源头。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大奖刚刚揭晓,当60部获奖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能不惊叹城市雕塑的巨大魅力。在这里,不仅记录了各个时期的价值判断和历史情怀,显现出民族的文化意识和思想脉络,更展示了一个城市的生活情趣与艺术水平。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城市雕塑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城市雕塑与时代同步,历史的每个足迹几乎都深深印刻在城市雕塑之中,阅读城市雕塑、评价城市雕塑,其实就是在阅读历史的纵深处,评价城市的文化襟抱。但是,如何塑造精品,尤其是创作留存后世的杰作,让一个时代的城市文化永久保留下来,并不容易。
中国的城市雕塑历史起自何时,看法不一。有一种意见认为应该由改革开放开始,因为自那时起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自己的城市雕塑。这种观点更为强调雕塑的文化意义和生活意境。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是城市之中的雕塑都是城市雕塑。中国的城市雕塑早在19世纪就出现了,伴随着外国租界和使领馆的出现,城市雕塑也开始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主任吴为山认为,新中国的城市雕塑包含着几代中国雕塑艺术家的创作。上个世纪50和60年代,我国就兴建了不少城市雕塑,那时的城市雕塑主要分布在纪念碑、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和市中心广场,以歌颂英雄、展示斗争、表现生产、塑造劳动形象为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群以及配合首都十大建筑创作的大型雕塑。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城市雕塑基本是领袖形象。改革开放之初,颂扬科学、赞美知识、表现建设成为主流。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更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城市雕塑从风格、手法、材料到表现主题,日益多元化、多样化。纪念国难国耻,表现美丽典雅,刻画古代先贤,推出当代风范,凝聚城市形象,塑造文化精神,不但写实,也写意,更有抽象;既大量运用现代主义手法,又赓续传统的造型方式。城市雕塑已经不再局限在纪念馆、纪念碑,而是分布在城市的任何场合。长春、北京、上海、广州、桂林、江苏的无锡和宜兴等城市还建设了一批雕塑公园,其中不仅凝结了全国各地雕塑家的心血,也汇聚了世界各地雕塑家的精彩手笔。
许多人兴许还记得,当上世纪80年代北京刚刚出现城市雕塑时,立刻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雕塑什么,摆放在什么地方,如何保护,曾经议论不休。今天,城市雕塑已不再成为社会热点,因为城市雕塑举目可见,成为生存环境的一部分。
城市雕塑起源于欧洲,长期作为建筑物的附属品,起到的是点缀建筑,美化城市的作用。以后,城市雕塑的巨大影响力使这种公共文化逐渐处在独立的位置,不必再成为建筑物或者广场的依附。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鱼、布鲁塞尔的孩童于连撒尿,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作品,象征了一个城市;兰州的《黄河母亲》、广州的《五羊石像》、深圳的《开荒牛》,代表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和精神,我们可以从雕塑作品中去感悟城市;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组雕——《家破人亡》、《逃难》、《冤魂呐喊》、《和平》,则以艺术的冲击力去独自诠释历史真相的本质,我们在雕塑中就完全可以体味出什么才是人类灾难。
其实,作为一种大众公共文化,城市雕塑文化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博物馆、剧院这样的传统艺术欣赏场所,我们每天行走在街上,漫步在公园,不能不接受城市雕塑的感染。尽管我们路过这些雕塑时,目光已经习惯到不经意的程度,但雕塑的力量,早就深深印刻在脑海里,依照一种说法,城市雕塑属于强迫性艺术,不接受也必须接受。
如今,在美国、俄罗斯,在世界各地,不论纪念人物还是纪念战争,不论体现城市还是表达社会,几乎都以城市雕塑作为独特的语言。许多城市,由于大量高品质的雕塑摆在公共空间,还使这些城市成为巨大的露天美术馆,形成城市的强大文化吸引力。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认为,在欣赏雕塑这种美学的体验中,可以通过一个雕塑去记忆一座城市,可以去回忆一个街道、一个广场,所以它是一张名片;城市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雕塑就是书里的插图,所以这也是城市的光彩和亮点。因为城市雕塑题材的地域性,还可以变成一种城市情节,一种人文情怀,增加城市的凝聚力。
今天,我国也已经形成了数量可观的城市雕塑队伍,还有专门的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许多城市设有城市雕塑办公室,城市建设投资中或多或少也都有城市雕塑的份额,南方的许多小镇,甚至村庄,都有自己的标志性作品。城市雕塑正在成为独立的公共文化。
近些年,城市雕塑势头强劲,一些城市的主要领导亲自主持,雕塑家们的作坊也在夜以继日地制作,财源不断。但是,让人过目不忘的作品依然很少,给人心灵撞击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而且,随意上马的工程和粗制滥造的作品正大量出现。
2004年,北京对全市城市雕塑普查,共有纪念性作品464座,标志性作品47座,10米以上大型作品139座。经过筛选,比较差的作品有15座,在案登记的已拆除作品34座。而据吴为山透露,专家得出的结论是,在大城市的已建作品中,优秀的实际不足10%。这既是盲目跟风的结果,也是赶工期的结局。许多城市不依据自身的特色进行设计,而是仿效别人;一些城市的领导一声令下,雕塑工程立即上马,拼命赶工期,设计者草率从事,制作者随意交工。
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去年和今年先后在江西南昌、江苏宜兴举办两届高层论坛,探讨城市雕塑存在的问题,杨振宁、宋春华、何镜堂、钱绍武、范迪安、陈晓丽、吴为山、何鄂、邵大箴、尚辉、盛扬等科学家、美术和建筑专家纷纷建言,认为目前城市雕塑作品应该设立准入制度,避免泛滥、仿制。其中宋春华的发言以许多例子证明城市雕塑存在的问题。他说,一是应运而生却先天不足,大批量的、短周期的、高速的作品太多,把雕塑当做了一种快餐。第二是缺乏创意,随意模仿、克隆,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德国柏林有一个雕塑,样子是分裂了,但是又分不开,名字就叫柏林,寓意很强,可是却被克隆到我们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闹了个大笑话。中俄边境有个中国城市,花了很多钱建了个雕塑公园,但大量拷贝俄罗斯,实际没多大意义。第三是缺乏精品,平庸之作居多。因为工程泛滥,雕塑家力不从心,只好敷衍从事。第四是制作工艺低水平,材料不精,加工不细,安装不严。第五是管理缺乏章法,上马很随意,没有准入门槛和监管制度,雕塑作品甚至雕塑公园不知道怎么就出来了!第六是重建轻管,许多作品蓬头垢面,缺胳膊少腿。
在城市雕塑走过六十年的今天,中国的城市雕塑需要新的提升,这就是讲究品质,创作出自己的风格和流派。在两次高层论坛上,近百位专家最为关切的就是艺术家的责任心和创造力,没有责任心和创造力的城市雕塑只能是一堆垃圾。他们呼吁,应该沉下心来,回顾历史,审视当今,只有创作出拥有中国精神、民族气派、时代精神的精品,城市雕塑才能留存后世。